海外市场正成为自主品牌销售增长的新方向。1月至8月,上汽集团出口比例提高到17.8%,长安汽车提高到8.8%,长城汽车提高到13.1%,吉利汽车提高到14%。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44.5%,达到191万辆,超过德国,仅次于日本。在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今年中国汽车品牌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1倍以上。
中国汽车公司正密集向欧洲市场布局。9月13日,上汽大众旗下新车,上汽大众旗下新车。MGMULAN在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20个欧洲主要国家同时上市,1万辆新车从上海海通码头运往欧洲;同月,兰图汽车首款车型兰图FREE前往挪威的第一批车辆数量为500辆,预计将于11月底交付,成为第一个出海的新能源汽车国家队品牌。
在此之前,比亚迪、一汽红旗、蔚来、小鹏等自主品牌率先进入欧洲市场,并开始采取新的行动。
在9月底欧洲新能源乘用车线上发布会上,比亚迪一口气发布了比亚迪汉、唐、唐、ATTO与欧洲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合作,拥有3款车型SIXT未来6年签署合作协议,供应至少10万辆新能源汽车;去年5月进入挪威市场后,蔚来宣布今年正式进入德国、荷兰、丹麦、瑞典等欧洲国家。
中国自主品牌选择进入欧洲的直接原因是其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待开发。
根据IHS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783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38.6%,欧洲占27.2%,是第二大市场;在全球纯电动乘用车市场销量中,欧洲也是世界第二大市场,市场份额为21.8%。
自2020年欧盟确定碳排放目标以来,2020年、2021年、2022年1月至8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9.9%、16.3%和18.1%;纯电动渗透率分别为5.4%、8.7%和10.4%。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发展迅速。
特别是在挪威、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等西欧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增长更快。
挪威人口仅538万左右,但目前仅次于中美三大电动汽车市场,电动汽车渗透率已超过80%;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2021年德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26%;荷兰和瑞典去年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超过了30%。
但从销量来看,刚刚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仍需等待口碑发酵和渠道完善,充电桩等设施仍需布局。
以中国汽车品牌进入最多的挪威市场为例,9月份,MGMG销售321辆,销量排名第12位,是销量最高的中国品牌;一汽红旗,比亚迪销量分别为114辆和99辆;威莱销售90辆,排名第23位。基于此,威莱选择将订阅系统扩展到其他欧洲市场。
汽车咨询公司Automobilit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illRusso告诉界面新闻,外国消费者对中国本土品牌的认知度不高,说服他们相信中国品牌比说服中国消费者难得多。中国有大量的充电基础设施,欧美在这方面还存在问题。
中国公司的优势在于产品、制造规模和价格。他们还需要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销售、分销和服务生态,这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中国公司还需要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电池供应基地。
“这并不容易做到,这需要大量的投资。”Russo表示,“坦白地说,无论是经销商、服务提供商还是供应商,你都必须找到愿意帮助你的合作伙伴。”
此外,中国汽车公司冲进欧洲市场,直接面对老传统汽车公司。以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为首的欧洲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向新能源转型。
今年上半年,大众在欧洲的纯电动汽车交付量为12.88万辆,占集团纯电动汽车总交付量的59%。去年12月,大众集团公布了新的电气化转型计划,预计该领域将继续投资89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和数字化领域的研发。
梅赛德斯-奔驰表示,自2025年以来,所有新车型结构将为纯电动平台;2030年前,梅赛德斯-奔驰将为条件允许的市场做好全面的纯电动准备;宝马预计到2025年,集团纯电动汽车销量将是2020年的10倍以上;到2025年底,公司预计将完成全球第20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交付。
此外,中国汽车公司将与特斯拉在欧洲“第二战场”继续竞争。随着特斯拉在柏林建造超级工厂和产能的不断优化,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发展也在加快。
根据德国车辆管理局的数据,ModelY今年9月,德国共售出9848辆,超过7095辆大众经典高尔夫车型和5887辆大众途观。这是特斯拉首次在德国市场赢得乘用车销售冠军。